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教研
​澳门新葡体育官网进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更新时间:2022-06-24 17:06 来源:澳门新葡体育官网进入 点击数:2015

澳门新葡体育官网进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一、学院基本情况

      澳门新葡体育官网进入始创于1998年,当时的学校校名为“云南商贸管理进修学院”,是云南省创办较早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之一。2005年5月9日,经云南省教育厅云教计[2005]55号文件批准,学校升格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名为“云南师达商贸管理学校”。2007年12月29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2007]77号文批准,2008年6月16日经教育部备案,学校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校名为“澳门新葡体育官网进入”。升格后,并购了原云南仪表厂,从昆明亚龙大学生城搬迁到海口办学。

      海口是滇池西南部一大工业区,镇内有中央、省、市、区属企业63家。光学仪器制造具有5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素有“光学城”之称。镇内有云南北方光学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云南西仪工业有限公司、云南三环化工有限公司、海口磷矿等多家中央省属企业,是云南磷矿资源的主要产地和全国较大的磷化工基地。

      海口工业园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老工业园区,如今在现代新昆明“一湖四片”规划中成为云南省省级工业园区,同时又在申报国家工业园区。将在规划范围内重点打造光学仪器、机电化工、机械制造、食品药品、旅游休闲、居住和生态保护7大产业片区。朝着以磷化工、光机电、旅游服务等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工业化城市迈进。

      针对学院地处海口的区位优势和承接的原云南仪表厂的技术力量和原有设备,学院在原经贸外事类专业基础上申报了机电和工程类专业,不仅通过改扩建建设了省级示范实训基地——金工实训基地,还与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口磷矿、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昆明仁胜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和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9个。这些校外实训基地除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基本要求外,也成为了我院专业教师实践能力锻炼和提高的场所。

      从租借场地办学到拥有自主校园。教学部门现设有六系一部,即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机电系、人文系、护理系、设计艺术系、基础部。

      我院现占地面积301.2亩(200810.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4608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55968平方米,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1832个,教学用计算机1552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09.5万元。图书馆藏书纸质图书48.96万册,电子图书1451GB,各种期刊317种,图书馆建有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学院建有200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一个,有室外篮、排球场8个。各类教学设施及生活设施基本配套齐全。

      学院现有高职大专专业39个。高职大专在校生10560人。专任教师总人数331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人数55人,占专任教师人数比例16.6%,副高职以上职称人数57人占专任教师人数比例17.2%,双师素质教师人数126人,占专任教师人数比例38.1%。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我院注重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能手和技能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我院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工作。如我院聘请了昆明特普瑞仪表有限公司技术能手和技能骨干担任了学院“金工实训基地”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聘请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创赢商贸有限公司的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实训课程教学,这些兼职教师在提高我院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院以优异的办学成绩,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成熟,被中国民办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荣获云南首届民办教育大奖,并被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优秀普通高等学校”。2012年11月,学院顺利地通过了云南省教育厅的特色评估。

      目前,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居云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前列。

二、学院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办学定位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各项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国家和云南省两级“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规范管理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尊重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举,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紧紧依靠本校优质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特色专业优势,把学院办出特色,做精做强。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坚持“特色、规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进一步改革、创新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从而实现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深度融合,增强办学活力,培育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发展定位: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把学院建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有特色的职业学院。

      2、专业建设定位: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优势,以财经、制造、建筑、外事外语大类专业为主的专业格局。积极探索和建设有一定条件开办并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短缺专业。

      3、人才培养定位: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具有较为扎实专业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使受教育者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

      4、服务面向定位:以服务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大力拓展人才培养市场。

三、质量保证条件建设

1、专业建设

      学院努力找准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把专业设置和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市场人才需求调查,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我院按照云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求:“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牢牢抓住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主线,深化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和“质量兴省”战略,推进关联产业融合与互动,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能源产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等精神。几年来,我院形成了以财经、制造、建筑、外事外语类专业为主的专业群格局。并积极探索和建设有一定条件开办并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短缺专业。同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不断完善专业共建机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企业单位共建共管,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合理地调整教学进程;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和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等资源的作用,实现网络远程学习;把课堂延伸到企业,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任课,将企业的工艺、规范和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中,使教学实施过程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提高专业办学水平。

      我院目前经济管理系的“会计”专业、机电系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工程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均为校级特色专业。这些专业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均体现出特色,培养的学生能力和素质优于其他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初步具备了申报省级特色专业的基础和条件。

2、课程建设

       初步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高职课程体系,即“专业核心课程+基础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拓展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引领,以基础素质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为相互支撑,满足相关知识“必需够用”;以拓展类课程为补充,满足知识拓展、个性发展及岗位群其他相关技能要求;以综合实践类课程为延伸,将核心技能和相关综合技能在真实的项目中、工作中得到磨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学校通过健全课程建设管理体系,完善课程建设保障激励制度,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

(1)进一步完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加强核心岗位技能训练。

       目前每个专业已经设置了专业核心课程,实现了课证融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完成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进一步推行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了教学资源建设,基本实现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实训达到生产性实训要求。

(2)基础素质类课程突出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形成全校的平台课程。

      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国防教育、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素质教育等课程形成全校平台课程体系。素质类课程教学内容贴近专业要求,支撑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并与后续课程中素质教育的有关教学内容相呼应,使素质教育贯穿了育人全过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必须实施的教育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标准”栏目中作出了具体规定。

(3)专业基础类课程支撑后续课程学习,形成专业群内平台课程

      已规划建设的4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下有若干个相关专业。专业群内平台课程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适应未来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业群内的各专业形成了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即群内平台课程;每个专业群设置了2~4门群内平台课程。未划入专业群的相关专业根据自身的建设规划,按照未来专业群的构建思路也确定了相应的平台课程。

(4)专业拓展课程内容跟踪行业发展动态,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设置专业拓展类课程,满足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以外的相关专业能力的培养,该类课程做到了具有适时性,及时将最新科技信息、工艺流程和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将教学环节延伸到先进的企业、车间,保证学生及时把握行业发展态势,素质训练和个性需求,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5)学院加大了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在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参与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原有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又建成“金工实习”“建筑识图与构造”、“出纳实务”等院级精品课程。

3、教材建设

      优先选用教育部推荐的国家级优秀规划教材,保证选用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按照体现行业特色,突出技能训练,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的原则,组织开发满足专业建设发展需要的教材,编写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综合实训教材和配套教学参考资料。已出版和正在出版的教材包括《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实习指导书》、《建筑力学》、《机械加工基础》、《泰语语音实训指导书》等。

4.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进行专业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个梯度合理,年龄适当,结构达标的优秀师资队伍团队。

      2014年,学院继续强化师资队伍内涵建设,完善目标考核管理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落实“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工程、兼职教师建设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多途径加强专业教师培养开发力度等措施,使澳门新葡体育官网“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日趋合理,教师素质整体提高,满足产学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1)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围绕“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与“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选拔、培养、目标考核等措施,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提升专业带头人的带头能力。学校选派了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到国内高等院校访问进修、企业实践考察,邀请专家名师开设职教课堂,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技术服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等措施,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学校对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强化目标管理模式,调动培养对象的积极性,教学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师资梯队结构合理优化,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注重提高专任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我院专任教师目前获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立项五项,自筹项目立项两项;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程项目立项一项。通过这些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立项和开展研究,大大促进了我院专任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2)校外兼职教师建设

      学院继续强化校企合作,在校企互惠双赢、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赢得企业人才对学校的支持。学院建立了一个由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级经理人等组成的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学校注重兼职教师企业一线经历及职业技术动手能力,对具有丰富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能工巧匠优先聘用,凸显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学校重视兼职教师的培养,继续落实“兼职教师建设工程”。通过“教前培训”计划、聘期内业务考核制度,提高兼职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5.校内实训条件建设

      以加强实践操作技能为核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实训体制改革和实训技能考核标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为了满足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我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现已建有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31个。2012年,学院获得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190万,配套130万共320万建成了会计实训基地,2014年又投入20余万元增建了仿真社会"财税一体化”实训室,使会计实训基地功能覆盖到经管类所有专业。我院的金工实训基地2011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高职高专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它是在昆明特普瑞仪表有限公司原有设备和原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上改扩建的。学院2014年又对金工实训基地投入350万资金用于购置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等,改善实训条件,成效逐步凸显。至今已逐渐成为省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械制造、机械维修、电子仪器仪表维修、机电设备维修为一体的机械类专业实训基地金工实训基地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各项工作都围绕实习实训有条不紊地展开。基地在加强社会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教学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014年9月,学院还投资230万,按“4S”店标准建成了汽车维修实训基地,能让学生真实模拟汽车报修、四轮定位、轮胎拆装、二级维护、汽车校正、车身打磨、全车烤漆、发动机拆装等汽车修理的全过程。

      我院从开办护理专业之初就投资建设护理实训室,经过两年多的不断建设,共计投入约125万元,建成了面积约1000平方米,包括模拟病房、无菌操作技术室、健康评估室、礼仪/急救室、妇产科护理室、儿科护理室、多功能示教室等在内的,功能基本齐全,能满足400人同时实训的校内实训中心。

6、校企合作

(1)成立了“云南经贸外事职业教育集团”

       为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企业的育人作用,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学院于2010年牵头组建“云南经贸外事职业教育集团”,至今已经拥有62家集团成员。集团成员包括行业企业、中职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学院对职教集团的行业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与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工作。为行业企业职工提供在岗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为中职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建设等。集团组建后,已初步建立产学合作枢纽,开展工学结合模式,完善工学交替机制,实行学分互认制度,实施课程改革,实现资源共享。

(2)与知名企业签订深度合作办学协议

       2012年7月,我院和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开展校企合作,依托澳门新葡体育官网进入的教学平台及企业的实践条件和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承办“光彩事业七彩云南班”,学院和企业共同研究专业方向、培养计划、资助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原则等,把企业资助的钱用在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实现梦想、成就人生。除此之外,学院还与校外多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资源,共建校外实训基地39个。学生通过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加了实际工作经历,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行业、企业还参与我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我院的校外实训条件不断完善,实训效果不断提高。

7、学生社团

       我院学生社团联合会,成立于2009年8月,是在学院党委的领导、团委指导下的学生自治的群众性组织,是联系学生社团(协会)的桥梁和纽带。社团联合会秉承“责任为先,慎思笃行,管理监督,服务为本”为理念,以为学生社团和广大学生服务的原则,对全院学生社团行使“引导、服务、管理和监督”等职能,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效地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各社团(协会)逐步形成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为学院第二课堂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现有梦飞乐团、艺创部落、黑白空间、爱咨家、超越梦想等15个学生社团,涉及文化、体育、艺术、服务、学习等不同类型,举办了社团艺术节、红歌赛、羽毛球比赛、演讲比赛、书画展,真正达到了繁荣校园文化的作用。此外,学生社团还开展了志愿者服务、环境保护、敬老爱老等社会服务活动,成效显著。

8、质量保障体系

       继续实施“三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学院自建立以外部评价为主、以实践性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主的“三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来,形成了有利于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制。

       (1)完善以外部参与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校外质量督导员队伍,每个专业群在行业协会、行业企业、媒体中聘任若干名校外督导员,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教学工作评估、专业建设工作评估、课程建设工作评估、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工作评估、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评估、在校学生学习状态评估、学生管理育人工作评估等各类重点专项评估。

       (2)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为内涵,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与有关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与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完善特色专业建设及评价标准、职业导向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实训教师及专业带头人资质标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标准等。

       (3)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质量预警和预案制度。对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预评估,及时收集、发布影响质量的各种信息,对不利因素进行预警;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类,根据问题的性质不同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把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作为教学部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的主要依据,把对教学部门的贡献率和满意度作为对非教学部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的主要依据。

       (4)建设质量信息平台,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利用教学管理系统的现代信息管理功能,进一步实现网上教学信息发布、网上评教、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确保教学工作高质量运行。设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网,开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 同行互评、院长信箱等专栏,为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提供畅通的渠道,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发布制度。按照内外结合、及时有效的原则,利用教学监督通报等不同渠道发布教育教学质量信息。主要包括:学院按学年度向社会发布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各教学系部按学期向学院提交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建设自评报告以及外部质量监控报告。

四、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

(1)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深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学院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原则,以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活动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广大师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按照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的工作目标,认真做好2014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工作、云南省计算机考试工作和普通话考级工作。全年累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学生15000人次。

        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和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先后参加了:

        第五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获公共英语组一、二等奖

       第五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获专业英语组一等奖

       全省高校禁毒防艾手抄报和宣传画创作比赛手抄报组一、二、三等奖

       云南省广联达工程造价技能大赛优秀奖

        云南省工程管理沙盘大赛优秀奖

       云南省高职技能大赛护理技能比赛优秀奖

      云南省高职技能大赛“创业之星”沙盘模拟大赛三等奖

   (2)开展国际合作新渠道,搭建学习交流提升平台

       我院泰语专业学生采取的是“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我院学习两年并且所有课程合格的泰语专业学生,第三年便可到泰国清迈大学完成第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将由澳门新葡体育官网进入颁发毕业证,同时泰国清迈大学也会给学生颁发结业证以证明学生在泰国的学习经历。2013年,第一届参与赴泰带薪实习项目的学生共计18人。目前,有4名学生在泰国曼谷、清迈、清莱和楠府等多个城市的中小学以及一些汉语培训机构教授汉语,1名学生就职于清迈国际物流公司,以上学生月收入均在4000人民币以上。我们的学生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工作单位的广泛认可。工作期间,学生除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也能够对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的了解,为实现就业目标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学生在泰国教授汉语,能够从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汉语文化的推广,帮助泰国的中小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以及风俗情况,为泰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贡献了一份微薄的力量。

(3)实施第二课堂建设工程,发挥文化育人引领作用

       第二课堂是指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教学活动以外的、有别于一般课堂的育人活动,是教学计划的延伸和补充,是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抓手和具体的表现形式,是潜移默化塑造学生身心、改善精神状态、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个学校基本建设和办学基本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院历来十分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形式和规律,并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已初步确立:学院主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各司其职、分层进行、注重实效、逐步完善的第二课堂建设基本思路。学院成立了“第二课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宣传部、各系(部)、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文体教研室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及专家组成。制定了《第二课堂建设规划》起草《第二课堂建设管理办法》、《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考勤制度》、《第二课堂建设及验收指导性标准》、《教师参加第二课堂建设及活动课时计算和薪酬计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从根本上确立了第二课堂的育人地位,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以规范,并按计划执行。

 

五、人才培养质量状况

       学校脚踏实地地践行“一切为了师生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推动内涵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推动了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了育人能力;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优化了学校的育人条件,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较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1、在校生状况

(1)学生荣誉获取情况

学生荣誉获取情况表

级别

(上级组织颁发的各类大学生荣誉项目)

2013-2014学年

省级(人)

95

 

其中

三好学生(人)

24

优秀学生干部(人)

6

优秀毕业生(人)

65

合计:(人)

95

 

 

(2)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表

类别

2013-2014学年

毕业生数(人)

1654

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87.6%

 

 

(3)学生获取奖学金情况

 

学生获取奖学金情况表

项目

奖助人数(人次)

奖助金额(元)

国家奖学金

3

24000

国家励志奖学金

79

395000

省政府奖学金

4

24000

省政府励志奖学金

18

72000

 

2、毕业生状况及“计分卡”

(1)毕业生就业情况

澳门新葡体育官网2014届共有1654名毕业生,截止2014年9月,共有1576名毕业生就业,年终就业率为94.2%。

 

       2014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学年

统计

时间

毕业

生数

就业

人数

就业率

(%)

对口率

(%)

2013-2014

2014年9月

1654

1576

95.28%

78.87%

 

(2)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

       学校对2013届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2013届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高,澳门新葡体育官网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六、社会服务

       高等教育从内部环境来看主要有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四大职能,从外部来看主要承担着教书育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三大职责。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一线管理服务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也需要进行应用技术的创新,还需要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尤其是实训基地资源优势,为社会、为兄弟院校、为行业企业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等活动。只有开展社会服务才能有效促进师资队伍的“双师”化、才能确保教学内容紧密跟踪一线的公司、行业企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学院才能培养真正适应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多年的探索我院已与昆明诸多行业企业【如:昆明特普瑞仪表有限公司、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达内科技有限公司、昆明云安会都有限责任公司、富民县建筑公司、云南诚隆伟业商贸有限公司、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昆明德维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云南东昌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新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合作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建设委员会重要成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逐步将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内容中。针对学院不同专业建设基础和特色,初步形成了“校企同行”、“资源共享”、“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为行业企业在职职工和社会人员提供技能培训

       依托学院实训基地,整合学校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和云南经贸外事职业教育集团所有成员,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训。通过向社会开放各类培训,形成学校培训长效运行机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0年学院积极牵头组建“云南经贸外事职业教育集团”,至今已经拥有100多家集团成员。集团成员包括高职学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学院对职教集团的行业企业在职职工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与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工作。为行业企业职工提供在岗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为中职学校开展师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实训基地建设等。

七、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办学体制机制方面,虽然学院已与昆明特普瑞仪表有限公司、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等开展了校企合作;牵头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董事会,但在与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学院,探索建立学院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师支持、实训条件和提供就业岗位的优势,理顺体制,促进校企深度、长效合作,增强办学活力方面急需创新和突破。

       (2)通过多年建设,会计等专业在校企合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开发、项目化教材编写、理实一体专业教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和进展,但在主动适应、实时追踪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方面还有待完善;在建设具有生产功能(至少具高仿真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和具有育人功能的校外实训基地方面离“校中厂”和“厂中校”还有距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推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的体制机制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在专业群建设方面,如何发挥重点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共享重点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和课程等资源,还需进一步探索。

       (3)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

       (4)在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如何扩大培训规模、提升培训质量;如何基于产学研合作模式,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还需进一步探索。

2、对策

(1)探索建立学院理事会,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以“云南经贸外事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社会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在云南省政府引导、经贸外事行业指导下,60多家省内著名企业深度参与共建高职院校,形成利益相关各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资源配置等政策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办学之路。

       牵头组建“云南经贸外事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成立常设机构,领导校企合作有序进行;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搭建起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合作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宣传与交流,保障信息的公开与相互沟通。实现理事会成员单位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多方共赢。通过理事会的高效运作,实现对学院校企合作的有效监督和科学评价。

(2)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抓好重点特色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群建设

        紧扣云南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向,通过重点特色专业及相关专业领域建设,整合现有专业,形成以专业群布局为特征的专业结构体系。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创新管理机制,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显著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使学院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重要的优质职教资源中心。

        根据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项目建设任务,力争到“十二五”规划末期建成3个区位优势明显、产业背景广阔,专业与产业互动良好、内部关联度大、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特色专业,并带动学院的专业群共同发展。

(3)完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整个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工作进行系统化设计。开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形成以综合素质养成为主线,职业岗位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到“十二五”规划末期,完成3个特色专业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并带动全院各专业课程建设。努力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积极采用教育部统编的高职优秀教材,开发校企合作编写的特色教材;由行业企业专业技术能手和学院一线教师,根据实训内容,编写针对性好,操作性强的实训指导书;开发主干核心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体系。在建设期间,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和要求建设3门课程,其中1门争取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建成8门院级精品课程;校企合作开发和编写10本项目化特色教材。

        建设期内完成实训室新建、扩建、完善项目,使之具备真实或仿真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的基本功能,兼有区域性的行业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形成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探索校企合作“校中厂”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与机制,形成各专业校内实训内容和设备配置标准;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探索校企合作“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与机制。创新校企一体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管的运行机制,提升实习实训管理水平,确保实践教学质量。通过3年的建设,力争在重点建设专业及其专业群中,新建或者改扩建10个实训室。

        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行业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行业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4)打造“双师结构”专业教师团队,加强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

        全面改善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双师结构”骨干教师;引进和培养在省内相关行业企业和领域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增加兼职教师数量,使学院专兼职教师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做好《专业带头人遴选、培养、聘用、考核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用、培养、考核管理办法》等教学团队管理制度建设。努力建成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通过3年的骨干院校建设,力争在重点专业及其专业群中,培养7名专业带头人,19名专业骨干教师,15名双师型教师;培养22名兼职专业教师,使其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

(5)通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

        依托“云南经贸外事职业教育集团”,不断增强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扩大辐射力;紧紧依靠云南省“桥头堡”发展战略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与服务,提高人才专业素质、促进就业,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以及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

       社会化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以上。通过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利用形成的技术和设备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咨询和技术服务,承担项目的产值在现有基础上有提高。

 

 

澳门新葡体育官网进入

二○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1:记分卡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3年

2014年



1

就业率

%

90.4

95.26

2

月收入

2560

3120

3

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

%

80

84

4

母校满意度

%

90

92

5

自主创业比例

1813-1

1664-3

6

雇主满意度

%

70

83

7

专业大类月收入



 

 

表7各专业大类月收入表(平均)

 

序号

专业大类名称

2013年月收入

2014年月收入

1

水利大类

2513

2721

2

土建大类

2647

2833

3

制造大类

2464

2504

4

电子信息大类

2250

2304

5

财经大类

2521

2633

6

生化与药品大类

2390

2452

7

旅游大类

2280

2420

8

文化教育大类

2210

2335

9

公共事业大类

2236

2361

10

法律大类

2174

2268

11

医药卫生大类

2307

2508

12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

2558

2769

 

 

 

 

表2:资源表

 

指标

单位

2013年

2014年

1

生师比


13:1

15.8:1

2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36.36%

39.4%

3

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践时间

0.3

0.8

4

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

%

32.35%

33.56%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元/生

4909.74

3889

6

生均校内实践基地使用时间

学时/生

38.7

80

7

生均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使用时间

天/生

90

120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指标

单位

2013年

2014年



1

毕业生就业去向(以下三类都填,总和不受100%约束):




毕业生人数(合计)

1813

1664

其中就业人数(合计)

1707

1585

A类:留在当地就业人数比例

523

748

B类: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比例

1608

1200

C类: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比例



2

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

万元



3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万元



4

技术交易到款额

万元



5

非学历培训到款额

万元



6

公益性培训服务

人日



院校办学主要经费来源:省级□    地市级□    行业或企业□    其他□(单选)

 

3服务贡献表


Contact information
咨询热线:18388001552
联系电话:0871-63372626
QQ咨询:308419324
Customer service related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
QQ
电话咨询
客服电话

18388001552

0871-63372626

联系微信

18388001552

(点击复制)

联系QQ

308419324

(点击复制)

立即联系

在线报名
返回顶部
XML 地图